中国的城市中产群体曾经是时代宠儿。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大潮里,Ta们实现了跨越阶层,走上人生顶峰。但当这个时代落幕,其不得不面对苦涩现实。疫情三年后,中国经济没有迎来市场期待的强力复苏,反而一路下滑,裁员、失业成了常态。城市中产们背负着沉重的房贷,在愈发内卷的职场里煎熬;想要重启人生,却发现出路难寻。

2024年7月,独立运营30年的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宣布停办。这被誉为大藏区最好的藏语学府、私立福利学校就此画上句点。本文作者曾在这所学校担任网络技术员,经手许多数字档案,见证了拉加学校在这片土地上的创立、挣扎发展和最终被迫的落幕。如今已在海外的作者,听闻学校关停,但曾经的师友和藏人伙伴因审查机制无法传达悲痛的心情。作者动笔写下了这篇细致的回忆记述。

陈立佳(化名)出生于1997年,2020年成为了中国大陆某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内容审核员,该企业经营着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网站。该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更是曾公开表示,公司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。而这10亿用户所有的信息搜索、内容发布都需要经过陈立佳所在的庞大的审核团队的审核,其中涉政审核是该公司在内容审核层面优先级最高的版块。

自2019年台湾通过同婚以来,已经陆续扩大了跨国同婚的适用范围到香港和澳门;但迟迟没有覆盖中国大陆地区。直到2024年9月19日,台湾陆委会宣布,已经在第三地结婚的中台同性伴侣可以在台湾登记结婚。眼前是一小步的政策宽限,但对于中台同性伴侣来说,背后尚有巨大的沉重阻碍。

生长在“互联网一代”的人,同时也是在墙内长大的一代,ta们的一些人长大后成为了互联网审核员。我们不禁会问起,这样庞大的互联网审核系统是如何运转的?系统中的人如何使这套机器有效运行?而身处于“螺丝钉”之位上的人们,ta们的故事往往隐身,被这个强大的系统本身所过滤掉,鲜有人知。《莽莽》特约作者采访了多位互联网大厂审核员,聆听ta们谈“墙”、谈“圈禁下的人生”。

Christine是一位现居荷兰的香港NGO工作者,也曾深度参与中国跨性别的救助工作。在她的介绍里,跨性别工作从跨儿创作和书写、个体救援,再到公众教育、倡导游说,星星点点的行动落在了光谱的不同端;在这篇细密的访谈中,一种复杂的情绪亦徐徐展开:性少数行动者并不能被某种符号完全代表,无论是光鲜的还是伤痛的;在其并不主动迎接阳光的阴面,有着更需要理解和关注的暗流。

赖可是一位中国跨性别行动者,她与伙伴们一同为遭遇家暴和社会隔绝的跨性别群体提供救助、庇护和自杀干预工作,亦承受着来自国家和跨儿受助者家庭的双重压力。2023年初,赖可决定出国,但在出境香港时遭到拘捕和关押。监狱之外,跨性别的救助行动仍在继续。无论是持续关注赖可的案件进度,或是紧急救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伙伴,或为自杀伙伴留下一份小小档案,每个个体于无助和痛苦之中寻得一丝光线或一根稻草,以此来对抗深渊。

噤声,使人如笼中之鸟,无法再言说。从媒体界到学术界,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们不断失语,噤声是如何形成的?在庞大的噤声系统中,内部的压制是如何具体实现的,谁是共谋者,谁又是自阉者?在共谋与自阉之间,其中的人在经历什么?现在有一些人愿意出来言说:谁正在经历失语,缘何失语,曾经怎样抵御压力,最终又如何被人忘记……

莽莽日前已刊发一篇揭露社运圈反性骚扰现象的报道,呈现了性骚扰于社运环境中的隐秘伤害。在「撬动冰山」、曝光问题之后,如何带着反思继续行动,是本文想直面的议题。我们试图通过走近个别性骚扰事件的处理过程,窥见年轻一代草根行动者社群应对性骚扰相关议题时的进展与困境,也通过受访伙伴和作者的反思,来探讨社运中反性骚扰行动的价值和可能性。

自2022年底到2024年初,一条涌动的暗流逐渐形成。乌鲁木齐发生火灾,因防疫中的权力当道而导致令人心痛的死难;上海民众涌上乌鲁木齐中路聚集悼念,而后陷入被抓捕和镇压;回溯和重述这一切的《乌鲁木齐中路》纪录片诞生,然导演很快受制于司法、身陷囹圄。在过去的一小段时间里,全球的行动社群开启了一场联合放映,让纪录片投上大大小小的荧幕,让一场场围绕历史记忆、暴政之痛、族群间共鸣的讨论蔓延开来。

本期《莽原热风》,一位年轻的台湾朋友作客热风现场,与我们聊了聊她从九十年代初成长以来的经验。现场的观众提问里,我们讨论了社会运动里的最大公约数,如何带着差异一同前进;也从参选的“第三派”及其支持者中去勾勒出当代台湾民众的意识和追求。从历史到今天,在台湾民主转型中清理威权创痛的过程是复杂的,在如今的高流动性之中再度建立华语的公共讨论,亦是颇具价值的。本文分设上下篇,此篇为与现场的对话碰撞。

本期《莽原热风》,一位年轻的台湾朋友作客热风现场,与我们聊了聊她从九十年代初成长以来的经验:台湾从二战以来经历了什么,TA们的公民社会是怎么形成的,这些历史记忆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台湾人,TA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国人和中国议题的呢?本文分设上下篇,此篇为主讲人的自我分享。

莽原星火|纪录片#乌鲁木齐中路 全球接力放映地图

为声援被捕的纪录片导演陈品霖,一些中国海外离散社群发起了《乌鲁木齐中路》全球放映活动。截至2024年4月30日,共有28场公开放映已经举办或即将举办,涵盖3大洲、9国、27个城市,包括了伦敦、纽约、柏林、巴黎、台北等主要城市,这其中许多放映活动是由“白纸运动”后新成立的离散行动者团体负责筹办的。《莽莽》同参与放映和声援的伙伴们站在一起,表达对言论和艺术自由的支持,呼吁关注陈品霖导演的被捕案件。

性与别|在台湾街头,一场由八位大学生主办的METOO游行

在二零二三年的夏天,性骚扰与性侵犯事件在台湾社会接连二三得到了揭露,政界和娱乐圈的知名人物被直指对Ta人曾有过基于性别权力不对等的伤害行为。“我们不要算了”,在这样“穷追不舍”和“死咬不放”的决心驱动下,受害者及其周边支持者利用法律诉讼和网络曝光,一次次震声发问,将性骚扰这一沉重的黑箱逼至了聚光灯下。除去这两道途径,在八月,有一群年轻人走上了街头,用游行的方式打开了性骚扰议题在社会中的讨论度。

莽莽 × VOCN:五问五答

《莽莽》与文宣平台“公民日报CitizensDaily”展开了一次对谈,互相给对方提出五个问题并进行作答。“公民日报”是媒体吗?又有怎样的运营策略?《莽莽》编辑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?理想的样子是怎样的?在流散时代之下,独立的资讯平台又该如何撬动审查的高墙?

性与别|记录、治愈与反抗:一场诞于东京的华语METOO艺术展

如果说四年前的“米兔在中国”展是高潮时的叠影,那么四年后的这场东京MeToo展便是回声,是浪潮续起时的风帆,亦是崭新时代开启时一处小小的注脚。

性与别|破坏“大局”,撬动冰山:华语社运圈的反性骚扰控诉、抗争和团结

这是一篇有些特殊的文章。2024年1月,定居法国、在美参会的民运人士蔡崇国对年轻的女性行动者S进行了性骚扰。随后,S发起公开指控并向法院提告了蔡崇国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女权主义活动人士开展了一次线上讨论会,并发起了在民主运动内反性骚扰的联名倡议信。

在场|写在台湾大选之后:not my president, but my duty

如今大选已经尘埃落定,但民主不只关乎胜败。外界和政党最关注的莫过于选举结果和政治权力的分配,而作为一个人—— 一个来自中国,从来没有参与过自由选举的人,我来到台湾不只是观看一场选举,更是想看民主是什么,人民和民主的距离与关系,以及民主的语言。

“热风Zephyr Society”是一个致力于连接海外离散社群的非营利平台,旨在通过线下活动,让不同背景、关心中国社会民生的朋友们对话交流、建立连接。莽莽将以图文形式持续记录“热风”的活动内容。
本期访谈请到了大声传媒创始人吴薇和传记作者林世钰,一起聊聊高耀洁医生。

离散时代|白纸之后,伦敦社群实践的三种可能性

这是“离散时代”专题的第二篇文章,内容为对三位伦敦运动社群行动者的采访,他们来自中国反贼(China Deviants)、伦敦女权开放麦(50 shades of feminism)、左翼中国学生联盟(Left Chinese Student Association)。